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吕梁山片区县区为重点区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以“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要求引领全市干部尽锐出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截至目前,横山、绥德、米脂等7个吕梁山片区县区已全部摘帽,减贫33.47万人,退出贫困村643个,贫困发生率由13.46%下降到0.69%。
在近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目标标准,我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缺什么补什么,确保所有贫困户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已累计为17269名建档立卡学生发放补助2298万余元,片区县区无因贫辍学贫困学生。贫困人口参合参保率达到100%。农村贫困人口补助73.96万人次,补助金额4.87亿元;吕梁片区贫困人口大病专项集中救治患者6587人,慢病签约服务救治48710人,签约服务率100%。易地扶贫搬迁7360户,危房改造1483户,建成各类饮水工程753处,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116个,片区县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光纤和生活、动力用电。
聚焦扶贫产业发展,我市因地制宜做优做强特色产业,聚力发展山地苹果、马铃薯、小杂粮、设施蔬菜和白绒山羊养殖等中长期产业,覆盖贫困户9万户。建成扶贫农业产业园7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0.78万户。参与带动贫困户的市场主体有407个,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53个。新建社区工厂19个,认定扶贫基地8个,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606人,特设公益性岗位就业1351人,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277人,公益专岗安置403人。聚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对3.95万农村低保、7666名特困人员、1.64万贫困残疾人实行兜底保障。
健康扶贫方面,省卫健委结对帮扶横山区已累计直接投入资金398万元,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780余万元,帮扶贫困户500余户,带动贫困人口近2000人。目前,白于山片区各县区全部建好1所县级公立综合医院,222个乡镇卫生院、2962个行政村的村卫生室均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全市因病致贫人口从2016年的7.1万人降低至目前的0.77万人,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卫健委为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补助2000元;为在册在岗村医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高血压等4类慢病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进行补助;县级指导医师担任签约团队团队长,负责慢病签约服务指导和工作质量的审核把关;市级医院组织12支帮扶队伍对全市12个县市区开展医疗卫生帮扶;通过流动医疗服务、医联体等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在此期间,我市还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1.58亿余元,25个乡镇和2528个村与扬州对口镇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国企合力团完成投资4.3亿元,带动就业人数2222人,带动2841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高校结对帮扶签订帮扶协议14个,投入帮扶资金470余万元。16家省内省际医院与全市9家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实现县域全覆盖。中央5个部委投入帮扶资金1.2亿元。
如期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工作中,我市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产业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逐户逐人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的贫困人口,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特困供养等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同时,强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强化扶贫产品产销对接,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开展“点对点”服务,促进稳定就业;坚持“四个不摘”要求,持续落实巩固措施,建立健全动态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产业就业带贫益贫、扶贫资产管理、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机制。
此外,近期我市还在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中精心抓好普查人员业务培训,做好清查摸底和现场登记等各项基础工作,落实落细到村到户政策,补齐短板,确保顺利“交总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