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发导航_共产党员网
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欢迎访问榆林党建网!

当前位置: 县区动态 >> 定边县 >> 正文
存在篮子里的馍馍“麦香依旧” ——定边县探索驻村第一书记“职级抵押”

来源:当代陕西 发表时间:2019-04-17 09:27 点击量:0

定边探索实行“职级抵押”后,第一书记不再像是井里的葫芦一样,看起来是沉下去了,其实还浮在上面。


只要干得好,组织自然会来找你。今年3月,定边县19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赛场选马,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这个“蝴蝶效应”来自于定边一次不同以往的激励措施。


2017年,定边县作为我省率先脱贫摘帽的4个县之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为了树立导向,在对17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的问题上,县委专门研究部署。最终,将目光对准了新提拔的一批干部身上。


被提拔之日,便是下村之时。这次创新运用的“凡提拔必下、凡后备必下”,让全县干部明白,不能光在提拔任用中“争先恐后”,更要在攻坚克难时“不甘落后”。


能上能“下”的指挥棒——选人高配,导向明确


不可否认,当脱贫攻坚进入争分夺秒的时期,任务更紧了、压力更大了,个别第一书记身上存在“怕苦畏难”情绪。


部分第一书记的“水土不服”,引发了定边县委的反思,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成效,为什么和预期的有落差、组织资源为什么没有充分转化为扶贫资源、组织活力为什么没有充分转化为攻坚活力?


“没有明确的激励导向机制,造成扶贫干部缺乏动力、缺少冲劲。”定边县委书记崔博一语中的。


定边是国家级贫困县,扶贫任务较重。县委态度坚决:没有超常规、更精准的硬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可能落空。


选派第一书记,既是落实上级部署的政治任务,也是推动精准扶贫的关键抓手。不管阻力、压力有多大,这次都要按照省委的“十项铁规”,把最硬的干部派到最硬的战场。


谁才是最硬的干部?苦苦思索,定边将目光聚焦在新提拔的一批干部身上。决定对这批干部暂不履行人事任免程序,而是作为第一书记下派驻村,选派工作期满后,根据履职情况兑现任免。


如果说精准扶贫是“滴灌”的话,那么驻村工作组尤其是第一书记就是一根根“管道”,直接决定着扶贫成效。


定边没有退路。县委已经定下目标:确保2017年底率先脱贫摘帽、79个行政村全部销号、2020年底3.6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干非常之事,当有非常之策,定边不惮打破常规,把导向立起来,让规矩严起来。


“到农村去,我们的干部应该是上能担当一方,下能扎根农村。”2017年4月,定边县委常委会上,没有对新提拔的17名干部进行公示任免,而是签下脱贫攻坚的军令状。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不符合常规的动态调整,实则是一种对“三项机制”的举一反三,探索形成一种“能下”“必下”农村的机制,引导干部保持攻坚克难、只争朝夕的冲劲与干劲。


接到消息的组织部干部牛和平,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从这次的氛围来看,驻村工作再也不是简单的到农村挂职锻炼,不是跑跑项目、搞搞慰问就能了事的。自己虽然出身农村,但并无农村工作的经验,能不能挑得动这副担子,牛和平多少有些不自信。


“但县委的决定不仅仅是任务,更是对我们的信任。”牛和平签下的是一份双向的军令状,有他对村子发展定下的目标,更有领导鼓励干部干事的承诺和保障。


一切待遇从常委会讨论决定时算起,存在篮子里的馍馍会“麦香依旧”。


来自人社局的蔡晓博,早就想来农村提升自己,“这是年轻干部讲担当的好时机,得知一起被提拔的女同事,必须有一人下派时,我就想着一定是我。”


迎难而上的实干派——有压有责,劳力劳心


实行“职级抵押”后,第一书记不再像是井里的葫芦,看起来是沉下去了,其实还浮在上面。


关于这一点,人社局干部申坪最有感触。2015年,申坪到杨井镇短涧子村担任第一书记。2017年被重用为党组成员,本以为可以结束驻村工作,没想到,再次作为职级抵押干部回到短涧子村。


日常督查、巡回督导、考核排位……就像不断绷紧的“紧箍咒”一样,不允许申坪凑合了事,“以前帮扶工作像是完成作业,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现在不允许只给贫困户填资料、造档案,而是精准施策,制订脱贫方案。”


最让申坪头疼的还是产业,既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力争万无一失,又要考虑年老体弱贫困农户的劳动技能和强度匹配,抓产业就像“牛吃南瓜——无处下口”。


再次进村,申坪决定先进行试点,说服两家土地比较平整的贫困户发展蔬菜大棚。按照预期,一个棚一年能有1万元的收入。但最终因为干旱缺水,种植的辣椒,无论从长度,还是形状都没能达标,一年3000元的收入,让贫困户有点灰心。


“找个精准脱贫的项目太难了,还是得以保险、见效快为底线。”申坪更加着急,经过调研取经,他想出了种养殖结合的法子。一向靠天吃饭的定边农民,仅靠粮食作物难以致富,但若将粮食用来养殖,通过养殖脱贫,或许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养殖第一年奖励2000元,第二年奖励3000元,超过50只,可申请家庭农场,获得2万元的发展资金。配合县上的政策,经过申坪鼓励,全村70%贫困户养起了猪、羊,6户申请了家庭农场,从脱贫逐渐走向致富。


去年11月,顶住了压力的申坪,拿到了最终的任命文件,“相比之前那两年,这份成绩单更让人踏实和有成就感。”


荞麦花盛开的季节,牛和平来到冯地坑乡新城滩村。这个被称为定边“西大门”的小村庄,位于陕西与宁夏的交界处。盐马古道将新城摊村与宁夏盐池新峤村分割开来,当年的国门,如今的省界,这不仅是一条行政意义上的分界线。


2003年,国家实行“盐定环引黄工程”,将宁夏盐池拉入安装自来水的范围内,仅有一沟之隔,新城滩村却没能交上好运。


因为没水,带有羊粪味道的雨水,新城滩人吃了一年又一年;因为没水,冬天村民拉着水箱去城里买水成为常态;因为没水,农田得不到充分灌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


民心盈盈一水间,牛和平决定首先解决这个基础工程。


既然临近宁夏,便还从“引黄工程”上下功夫。可这事虽小,却牵扯两省。托盐池的亲戚一打听,没想到自来水公司给出了令人欣喜的回应,“引水没问题,只要经过县政府的同意便可”。


得到好消息的定边县委,分管副县长牵头,带上驻村工作队来到盐池。“都是革命老区,理应互相帮助。”当天便敲定了水价、施工公司一应事宜。


秋收结束,新城滩村便投入工程建设。两个月后,投资96万元的自来水项目,接入115户村民的家中,新城滩村成为定边山区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庄。


“在农村搞发展,不能只有热情,更要脚踏实地。”第一次“省际外交”的成功交涉,让牛和平信心倍增。虽然已经拿到任命文件,但他的劲头并没有减少。


2019年,牛和平计划将村上明朝时修建的“三山堡”,拉入盐池旅游圈,继续用省际合作的形式,激活乡村活力。


急难险重的接班人——真刀真枪,脚踏实地


“本以为换人后会来一个‘厉害角色’,谁知来了个女干部。”依依不舍送走“前任”,安边镇杨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征东对新来的第一书记充满了期待。但第一次见到张莉婷时,他心里有点打鼓:眼前这个年纪轻轻,说话轻声细语的女干部,能干得动吗?


马征东不知道,张莉婷也是被单位精挑细选出来的:先是在残联系统海选,经过推荐筛选后,与领导面试谈话。依靠着十几年乡镇工作经历,张莉婷最终入选。


虽然定边已经脱贫,但在“后脱贫时代”,第一书记的作用不减。派出单位不再舍不得优秀骨干,“好钢”还是要用在扶贫攻坚的“刀刃”上。此后,定边的选派标准又多了一条,“凡后备必下”。


熟悉情况后,张莉婷判断,村里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到位,目前的关键是要让农民口袋里的“现米米”越装越多。


让她高兴的是,不少单位能够放手支持,让第一书记帮扶有资金、干事有平台。从残联争取资金,对村上31名残疾人进行培训,给其中的贫困户发放羊羔,以扩大规模,增加收入。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张莉婷把“娘家”的做事风格带到村里,规定领到羊羔的贫困户,每年需要交出两只小羊羔,送给镇上其他残疾人贫困户,张莉婷把这个总结为“滚雪球”式扶贫。


对劳动能力较好的农户,张莉婷向县上的农业帮扶公司请教,选定适合杨岭村的红南瓜,作为2018年的试种产业。


马征东也没想到,张莉婷说干就干,不仅拿着本本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还山顶山脚来回跑,督促大家铺薄膜、点窝窝,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完全被激发出来。


因为情况复杂,拆迁工作历来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难”。定边要发展,免不了面临同样的问题。


2018年,一个涉及600多户居民、300多户商户,时间跨度达10多年的棘手问题摆在定边面前:县城南北大街2008年以来的拆迁安置户,强烈要求进行商户分配。


年代较久、建设资金短缺资料缺失、归属复杂……别说分配,商业楼的修建也处于时建时停状态,这样的敏感工程,必须积极解决,否则就是雨天背稻草,越背越沉。


定边这次不怕承担风险,将其列为2018年的1号工程。在享受到职级抵押的“红利”后,选派22名后备干部,成立商业处置分配领导小组办公室,“抢救”解决这个急难险重的任务。


就近分配,是十多年前跟商户签订的协议,但以前临街而建的门面房,如今要搬到宽敞的大楼里,公平公正的分配实属不易。


向银行贷款,将工程顺利推进以后,安置办花费3个月的时间走访商户,绘制出了10年前已拆除的沿街商业房分布图,为以后分配提供参考。


南北大街上,多年堆建的建筑垃圾,一直是群众的心病。借着全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机遇,安置办一次规划到底,同时修建活动广场和停车场。


来自质监站的陈海春,几乎是用脚步丈量着这条路一天天变宽。沿街一直没有解决的拆迁户,2018年拆了20多户。最热的天气,全组成员站在大街上“跟踪”建设。有问题,现场解决;有阻工,嘴皮子解决。晒了3个多月,陈海春自嘲,“我们这些县上所说的最硬的干部,如今成了最黑的干部。”(编辑/霍琴 责编/杨磊)